水是生命之源、生產之要、生態之基。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水資源開發、利用、配置、節約、保護和管理工作取得顯著成績,為經濟社會發展、人民安居樂業作出了突出貢獻。但必須清醒地看到,人多水少、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水情,水資源短缺、水污染嚴重、水生態惡化等問題十分突出,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。
當前,我國面臨水資源約束趨緊、用水方式依然粗放的現實。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為2100立方米,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%。全國年用水總量超過6000億立方米,正常年份缺水500多億立方米。未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,用水需求呈剛性增長,水資源面臨的形勢嚴峻。同時,水環境污染、水資源短缺和水生態損害等問題相互交 織。
就整個人類社會而言,水資源是極其重要而又十分寶貴的資源,人類要生存、要發展都離不開它;而對其依法進行嚴格的制度性管理,有利于克服當前各地存在的水資源利用方式粗放,用水效率低,污染、浪費嚴重的傾向,促進人們合理開發好、保護好、利用好有限的水資源,為今后發展留下空間,為子孫后代的生存提供保障。解決我國日益復雜的水資源問題,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,根本上要靠制度、靠政策、靠改革。
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》強調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,以水定產、以水定城,建設節水型社會!笆濉币巹澖ㄗh提出,合理制定水價,編制節水規劃,實施雨洪資源利用、再生水利用、海水淡化工程,建設國家地下水監測系統,開展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。專家認為,這釋放出我國將更加突出水資源硬約束,推動人水和諧發展的信號。
事實上,我們之所以要實行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,其目的在于通過實施科學化、制度化、精細化管理,改變我們對水資源過度開發、粗放利用的方式,解決好我們水資源緊缺、水環境惡化的問題,贏得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,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。在這之中,實行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,是不可或缺、勢在必行的重要手段。
習近平就“十三五”規劃建議說明時表示,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解決資源約束趨緊、環境污染嚴重、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,必須采取一些硬措施,真抓實干才能見效。實 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、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,就是一項硬措施。這就是說,既要控制總量,也要控制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、水資源消耗、建設用地的強度。這項工作做好了,既能節約能源和水土資源,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,也能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,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綠色水平。
當前,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依賴程度越來越高,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改善和幸福指數提高對水資源、水生態、水環境的依賴性、關聯性越來越強,對水的期望值越來越大,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實施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深刻意義,以更加堅定的信心,更加完善的舉措,更加有力的行動,實行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,使各項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到實處。
“十一五”規劃首次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,“十二五”規劃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,F在看,這樣做既是必要的,也是有效的。根據當前資源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,在繼續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消耗強度雙控的基礎上,水資源和建設用地也要實施總量和強度雙控,作為約束性指標,建立目標責任制,合理分解落實。要研究建立雙控的市場化機制,建立預算管理制度、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,更多用市場手段實現雙控目標。
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王建華表示,將水資源可利用量、水環境容量作為今后國家產業發展、城市發展的剛性約束,并通過用水總量、用水效率、入河排污總量三條紅線進行控制,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戰略轉型,這對于重塑我國人水和諧平衡關系,建立清潔集約生產、綠色適度消費的現代社會文明形態,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。